在經歷短暫的“小陽春”后,房地產市場的復蘇之路再度受阻。
政策繼續發力,是現階段市場的主要期待。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整體來看,短期內宏觀政策有望繼續發力穩經濟,房地產政策的優化預期也在增強。
(資料圖)
自2021年下半年至今,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期已持續了24個月。期間,各級政府部門雖不斷出臺穩樓市政策,但市場始終未能進入持續回溫的通道。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是因為市場的壓力和風險未完全解除,并影響到信心的恢復。
2022年下半年至今,各項穩樓市政策保持著較高的出臺頻次。中原地產的統計顯示,2023年1-5月,各地房地產政策出臺累計已經在320次左右。在政策措施上,既包括對需求端的降首付、降利率、取消各類限制性措施、發放購房補貼等,也包括針對供給側的各項企業紓困政策。
但這些政策未能形成持續的效果。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整體地產需求比較弱勢,接續能力不足,本質上是居民收入和就業受沖擊且對地產預期悲觀,對買房特別是承接債務買房的積極性很低。市場轉弱,開發商拿地、開工的積極性很低,從而導致上下游全鏈條轉弱。
房地產與宏觀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李宇嘉認為,在居民收入和就業修復完成之前,銷售企穩的難度仍舊比較大。因此,雖然降息有望對后市形成一定支撐,但最關鍵的還是需求端對新市民、年輕人的就業、收入問題予以解決。
同時,供給端的措施也需要強化。李宇嘉指出,由于開工跌幅在擴大,開發商已經爆發的風險未得到妥善處置,預計三季度及下半年開發投資繼續轉弱。去年城投托底、國企央企拿地積極會形成一定對沖,但在市場銷售下行和控制地方債務的情況下,托底能力有限。
現階段,政策層面進一步優化的預期在加強,其中不僅包括房地產政策,還包括宏觀經濟層面的相關措施。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未來房地產市場依然期待更多的有利政策出臺,增信心、防風險、促轉型將是政策的方向。
有分析人士認為,今年6月和7月將是政策出臺的主要時間點。因為從機構發布的數據看,6月上半月,房地產市場仍然沒有明顯好轉的跡象,這也意味著,需要有政策層面的措施來進一步拉動。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則對市場的企穩充滿信心,他表示,從下階段看,隨著經濟恢復向好,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顯效,市場預期好轉,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步企穩。 張 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