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02007.HK)今日早間披露業績預告,在地產下行的2022年,公司預計實現核心凈利潤約為10億元至30億元。不過受非現金性質因素影響,公司股東應占虧損約為55億元至75億元。截至發稿,碧桂園股價小幅下跌約1%。
(資料圖片)
開年以來,房地產行業在銷售、融資、政策環境等多方面均呈現積極變化,碧桂園方面表示,董事會對集團的發展充滿信心。
2022年預計核心凈利潤為正
3月13日,碧桂園披露2022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股東應占虧損處于55億元至75億元區間,公司上年同期股東應占利潤約268億元。
碧桂園董事會強調,影響公司盈利的影響因素多為非現金性質。在房地產市場下行的影響下:一是,公司本期部分低毛利項目結轉,導致房地產業務結轉毛利率下降;二是,對物業項目計提的減值增加;三是,外匯波動造成預期匯兌淨損失。
如果剔除公允價值變動、匯兌凈損益等影響,碧桂園的核心凈利潤約為10億元至30億元,維持在盈利區間。
2022年,地產市場整體遭遇發展困難。2022年,房地產行業銷售金額與銷售面積分別跌至13.3萬億元、13.6億平方米,同比跌幅分別達26.7%、24.3%,全年銷售金額為2014年來首次同比下跌。而碧桂園2022年累計共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3574.7億元,權益合同銷售建筑面積4451萬平方米。
在業績預告中,碧桂園著重強調了2022年公司完成的三點工作:
一是,全力做好保交付工作。2022年,碧桂園連同聯營合營等項目已累計交付近70萬套房,交付量處于行業首位,同時,公司銷售仍保持在行業前列;
二是,維持了良好的信用記錄,報告期內未出現任何違約或延遲支付本息的情況。在銷售市場疲弱的情況下,碧桂園圍繞可動用現金的核心管理目標,保持穩健的財務水平和運營狀況,淨負債率長期保持低位;
三是,保證融資渠道暢通。多次獲監管部門支持發行債券,并與數十家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獲得逾3000億元意向性綜合授信支持。
2023年充滿信心
展望2023年,碧桂園認為,房地產仍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董事會對集團的發展充滿信心。碧桂園表示,公司將抓住市場修復的機遇,踐行新的發展模式,繼續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并結合科技建造體系,持續提升全周期綜合競爭力。
信心的修復是地產行業上上下下的關鍵詞。在2023年全國兩會第二場“部長通道”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也曾表示,“年初我說對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很有信心’,現在我要回答‘充滿信心’。”倪虹介紹,開年以來,房地產供需兩端都發生了積極變化,住房項目復工率大大提高,售樓處看房量大幅提升,成交量也明顯改善。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3年1-2月,TOP100房企銷總額為9841.1億元,同比下降4.8%,較去年同期降幅大幅收窄29.2個百分點。與之伴隨的是政策保持較大寬松力度,部分二線城市利好政策繼續較大釋放。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2年以來,已有超200城出臺購房補貼相關政策近300次,主要包括按套或面積一次性補貼、一次性或分期撥付契稅補貼等等。
對于碧桂園而言,公司的2023年以來的銷售、融資等方面也有積極變化。
在銷售層面,碧桂園2023年首兩月實現銷售562億元,排名行業第三;銷售面積698萬平方米,排名行業第一。2023年2月,碧桂園房地產銷售均價7508元/平方米,同比增長2.67%,環比增長4.3%。
在融資層面,今年1月,碧桂園200億中票儲架式注冊發行獲批。同時,在去年年底“第三支箭”釋放后一個月內,碧桂園完成了兩次配股融資,合計募資金額超86億港元。
在企業經營層面,e公司記者近期獲悉,碧桂園本月落地了優秀區域總裁兼任方案,選拔優秀的區域總裁兼管其他部分區域,調整后區域數量不變。接近碧桂園人士稱,發掘一批綜合經營管理能力較強的區域總裁,并給予其更大的授權空間兼管多區域業務,能最大化發揮優秀管理者能力優勢的同時,兼顧管理團隊的穩定性及屬地市場的深耕延續性。
在項目拓展方面,雖然目前碧桂園還未出現在土拍市場,不過集團總裁莫斌曾透露,2023年要在做好存量的同時要發展增量。業內人士指出,新一年碧桂園將啟動新的項目拓展工作,將以精準化傳統投資配合代管代建、科技建造市場化等多維發展,將推動公司可持續經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