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超過一年后,恒大汽車將迎復牌。7月27日晚,恒大汽車發布公告稱,由于公司已達成所有復牌指引,已向聯交所申請7月28日上午9時正起恢復公司股份于聯交所買賣。公告發布前一天,恒大汽車連發三份業績報告,包括2021年全年、2022年中期及2022年全年業績報告。恒大汽車方面表示:“三份業績報的發布,意味著公司滿足恢復交易的重要條件,復牌已是箭在弦上。”盡管恒大汽車復牌在即,但兩年虧損超800億元以及在高投資下僅千輛的交付“答卷”,令外界對于恒大汽車前路充滿擔憂。
(資料圖片)
兩年虧損超800億
停牌16個月,恒大汽車終于公開自己延期的“賬簿”。
財報顯示,2021年,恒大汽車虧損約563.44億元,上年同期虧損約76.65億元;截至2021年底,恒大汽車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4.53億元,而上年同期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則為104.76億元;2022年,恒大汽車虧損約276.64億元;截至2022年底,恒大汽車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2億元。至此,2021-2022年累計虧損840.08億元。同時,自2017年底跨界汽車行業以來,恒大汽車累計虧損989億元。
除攤開虧損賬目外,恒大汽車的債務也隨之披露。財報顯示,2022年報表負債總額為1838.72億元,剔除其中的預收賬款33.14億元后的負債規模為1805.58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涉及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116.26億元;此外,截至2022年底,集團逾期商票累計約185.12億元。截至2022年底,恒大汽車總資產為1152.2億元,公司已經資不抵債。2020年底-2022年底,恒大汽車總負債從1500億元左右增長至1800多億元;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超過100億元;兩年間凈負債從58.39億元增長至686.51億元。
財報中,恒大汽車方面表示,恒大汽車一直在通過不同渠道控制營運及行政成本,包括但不限于進行生產及人力資源的優化及調整,根據各分部重新組織結構,并與供應商、客戶及銀行保持緊密溝通等,承諾招攬新客戶及開拓海外市場,以支持本集團主營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公司還通過業務和運營重組計劃控制資本開支。事實上,恒大汽車一直試圖通過“瘦身”減壓。財報顯示,2019-2022年,恒大汽車員工數量從9207人減少至4506人。今年4月,中國恒大、恒大汽車公告稱,中國恒大附屬公司將以2元購買恒大汽車旗下47個地產項目,包括沈陽、南通、昆明等地的多個養生谷項目。不過,目前恒大汽車仍未走出債務泥潭。
交付不容樂觀
賬面情況不樂觀,恒大汽車的交付量也同樣是道難題。
2019年,恒大健康通過收購國能汽車母公司NEVS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后更名為恒大汽車。2020年,恒大汽車累計在汽車產業投入474億元,其中研發費用高達249億元,工廠建設、零部件采購達到225億元。同年,恒大汽車發布恒馳1、恒馳2、恒馳3、恒馳4、恒馳5、恒馳6共計6款新車。
不過,由于母公司恒大集團的“爆雷”,截至目前恒大汽車僅一款恒馳5量產交付。作為恒大汽車旗下首款量產車型,2022年9月恒馳5量產,2022年10月開啟交付。由于資金不足,恒大汽車位于天津工廠將暫緩生產恒馳5。盡管近期工廠恢復生產,但截至今年5月底僅交付超過1000輛。針對目前產品結構,恒大汽車相關人士表示,在整車研發領域,恒馳5于2022年9月實現正式量產,而恒馳6及恒馳7致力于產品競爭力提升相關開發工作。有消息稱,恒馳6將于今年底下線,明年上半年量產;恒馳7將于明年上半年下線,明年下半年量產。
不難看出,雖然背負不小的資金壓力,但恒大汽車并未放棄。然而,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極為激烈,交付量遠高于恒大汽車的威馬、愛馳等車企都游走在市場邊緣。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成員顏景輝表示,競爭激烈程度加大的情況下,車市已掀起新的一輪淘汰潮,而資金短缺、產品交付過低的企業正逐步被市場拋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