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訊(記者楊皖玉)2月20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備案指引(試行)》(簡稱《指引》)。2月21日,高和資本合伙人周以升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最近兩年的宏觀經濟大背景下,涉及房地產行業的房企、地方政府、平臺公司等都在思考行業如何防范風險,實現穩健發展,并逐步探索轉型的方式。從存量規模來看,不動產私募股權基金目前還在孵化期,未來或有十萬億級別的市場空間。2023年可能是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大力發展的元年。
對于《指引》劃定的投資范圍,周以升表示,首先,在行業轉型健康發展的背景下,不動產私募股權基金一定不能回到過去加杠桿“買地”的老路,因此,租賃住房、商用物業、基礎設施等具有持續經營業態的資產,是不動產私募股權基金盤活的主要方向,能夠使整個房地產和相關行業有一個良性的金融循環。
“房地產領域的債務重組、經營改造等工作,模型十分復雜,對機構的專業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指引》對管理人的各項要求也就比普通的房地產基金要高。”周以升表示,《指引》對管理人制定了較高的標準,同時對股債比等主要條款給予一定的空間,采取了類似公募REITs的監管尺度,對于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的交易結構設計提供了便利。這樣來看,《指引》一方面希望吸引專業化的長期主義機構參與不動產一級市場,另一方面也給予管理人更多的發揮空間進行專業化配置。
從存量盤活的功能來看,周以升認為,不動產私募股權基金和公募REITs的意義是一樣的,只是方式方法不一樣。兩者緊密相連,構建了一個完整的不動產金融閉環,都屬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一循環能夠有力促進房地產行業的轉型,從過去粗放式的投資驅動模式,轉變為存量盤活,更加細膩的、運營/產業驅動的生態。對于企業和政府來說,能夠改變過去賣房、賣地的“銷售型”模式,轉變為經營園區、孵化產業、促進消費等高質量發展模式。
關鍵詞: 地產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