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前,過半A股房企已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地產行業2022年大考成績單浮出水面,戰報頗為尷尬。在113家A股房企中有67家披露業績預告,其中,38家預虧,預虧損數額達1217億元—1542億元;29家預計盈利,總額在311億元—362億元之間。有個別房企是成立30多年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拆解業績出現滑鐵盧的房企數據,多數并沒有將虧損原因全部甩鍋到“受新冠疫情影響”頭上,項目結轉利潤、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匯兌損失等關鍵財務指標,是房企沒能平衡好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共性原因。
此外,降價銷售、多元化業務的收入減少、債務出險房企的利息費用劇增也嚴重侵蝕房企的利潤空間。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56%的房企因為行業低迷而對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存貨跌價損失占最大頭,數額少則幾億元,多則高達百億元以上。在筆者看來,房地產行業經過高速增長期,隨著行業回歸理性,資產“虛高”企業“擠水分瘦身”在所難免。從長期來看,行業回歸常態后,反而能凸顯出財務自律、注重產品和服務類“三好生”的整體商業價值。
當然,每逢大考,總有好學生交出不盡如人意的答卷、差生留級回爐再造,或者“三好生”仍穩穩卡住領跑位,但這都只代表過去。對仍舊充滿壓力的2023年而言,房地產行業風險出清仍未結束,在“保交付”+“現金為王”雙重目標之下,對于上市房企來說,正如萬科管理層曾把萬科比喻成農民一樣,與其花時間抬頭抱怨天氣如何,不如低頭聚焦經營“種好地”。
沒有一個長期單邊上揚的市場,也沒有一個長期單邊下跌的市場。年銷售額達十萬億元量級的房地產市場,不可能說沒就沒。恢復或許不是直線上升式的,但即便是緩慢波浪式變化,也仍需上市房企守住產品底線、保證交付質量、提升服務品質、開拓新業務來提升盈利能力和客戶滿意度。比如,當下房企需提高對長租公寓、物流、商業、物管等經營服務類業務的重視,走開發與經營并重的發展路徑。未來,地產商需摒棄一味追著高毛利大項目跑,做一錘子買賣的經營理念,反而要抱著長期主義心態在薄利但長久的多元業務賽道上滾雪球,聚焦提升經營造血能力,久久為功才能“有飯吃”。
好時不貪戀,差時不恐懼。從2022年業績預告成績單中,雖已窺見上市房企去年經營困難的縮影,但好消息是,走過行業調整期,房企掌舵人及整個行業從業者均已意識到“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舊三高發展模式的弊病。當下,優質房企已經從一個個項目中尋到市場恢復的“微光”,找到“療傷止痛”后健康發展的密鑰。未來,隨著多重利好政策加快落地,房地產行業資產負債表將得到優化,上市房企加快向“高品質、高信用、高盈利”新發展模式轉型,行業盈利能力重回正常水平可期。
關鍵詞: 上市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