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A股上市公司開始集中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數據顯示,約65家A股上市房企發布了業績預告,其中半數以上預虧,預計虧損總計金額將超過1600億元。專家分析指出,房企業績虧損將影響企業拿地信心及長遠發展。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2023年房地產市場還是將筑底回穩,房企盈利壓力仍會存在,但較2022年或將有所緩解。
而記者注意到,在上市房企大面預虧的情況下,部分房企仍然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盈利,表現可圈可點,其中部分房企也開始扭虧為盈,取得了向好發展態勢。
呈現大面積預虧
(資料圖)
對于產生大量預虧的原因,1月31日,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向《》記者表示,多家房企出現虧損,是因為當前市場仍在底部運行,當期項目結轉較少,也有部分房企以價換量毛利率下行,盈利空間變小。同時,當前房企的資產減值壓力加大,需計提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也影響當期利潤。
劉水著重指出,債務違約對企業經營也造成嚴重沖擊。債務違約對這些企業日常經營造成明顯不利影響,致使其銷售劇烈下滑,各類成本費用增加而收入減少。另外,銷售預期不利加劇資產潛在減值壓力,資產處置也將影響當期損益。
而業績的大面積虧損也將給房地產企業帶來許多不利影響。劉水表示,虧損將影響企業拿地信心及長遠發展。行業整體盈利下行,疊加市場仍在筑底,房企投資信心不足,拿地仍將較為謹慎。行業的優勝劣汰將持續,企業長期虧損或將影響其后續發展潛力。
“房企大面積虧損或大額虧損將不可避免。”2月1日,知名財稅審專家、江蘇四維咨詢集團首席咨詢師劉志耕向《》記者指出,大量房企出現預虧在預期之內,盡管國家出臺了很多刺激房市的政策,但都是治標不治本,老百姓購買力沒得到提高,房價過高,普通老百姓幾乎要花一生的積蓄去購買房屋。資本市場,未來有部分上市房地產企業將面臨被ST以及被退市的風險,預計2023年日子也不好過。
不過,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房地產板塊,即便預虧不斷,地產股整體卻并未出現大面積下跌,反應上比較“遲鈍”。交易信息顯示,1月31日,A股房地產板塊股價普遍走高,整體漲幅1.73%,其中91只股票上漲,3只股票平盤,10只股票下跌。2月1日,也仍然保持著0.15%的整體漲幅。
部分扭虧為盈
雖然房企業績出現大量的預虧,但是,值得欣慰的是,部分企業仍然保持著盈利,以及部分企業的凈利潤已經扭虧為盈。數據顯示,已經公布業績預告的65家房企中,仍有28家房企2022年將實現盈利,占比超過4成。其中,華夏幸福(600340)等部分企業由2022年的虧損狀態轉變為盈利狀態,合肥城建(002208)等17家房企雖然盈利,但是也大多出現了50%上跌幅。
公告顯示,華夏幸福2022年將實現扭虧為盈,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億元到16億元。而2021年,華夏幸福凈利潤虧損高達390.3億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華夏幸福也在公告中指出,扭虧為盈主要是因為2022年公司債務重組取得重大進展,基于債務重組進展而確認的債務重組收益所致,該收益為非經常性損益。據悉,此前華夏幸福已經采取過多次債務重組舉措,進行“以股抵債”,推進境外債券展期,完成近八成的有息負債重組。
對此資本市場也給出了一定的反饋。交易數據顯示,1月31日,華夏幸福的股價一度盤中漲停,最終收盤漲幅6.37%,而2月1日收盤跌幅0.70%。
劉水表示,部分房企扭虧為盈更多是依賴于偶然事件的影響,不是靠企業自身經營能力及管理效率提升的因素,不具有可持續性。不過,關鍵事件轉機,如債務重組取得進展,表明企業經營困難正在有效化解,將有助于企業未來發展。同時,行業發展環境正在改善,房企經營發展的有利因素正在積累,比如供需兩端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市場筑底回穩可期,個別企業債務重組取得重要進展等。部分經營遇到困難的企業,積極自救,將有存活的轉機。
2022年房地產企業的規模以及格局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據中指數據統計,2022年,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75968.5億元,同比下降41.3%。2022年銷售額超千億房企20家,較上年同期減少21家;超百億房企130家,較上年同期減少28家。
整個行業是否還將持續低迷?對于未來房企的業績走勢,劉水認為,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2023年房地產市場還是將筑底回穩。
截至目前,A股共有115家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其中約50家房企仍尚未對業績預告進行披露。
關鍵詞: 華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