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不動產登記還存在手續繁雜、資料繁瑣、辦事流程復雜、信息共享不及時等問題,借用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記賬、信息防抵賴、不可篡改、開放性等特性,可以輕松解決以上問題,并且能夠極大地簡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提高辦事效率。筆者設想通過1+n多維生態聯盟鏈構架“區塊鏈+不動產登記”模式,推動不動產登記的數字化變革,實現區塊鏈技術與不動產登記的深度融合與良性協同發展。
打造“區塊鏈+不動產登記”模式,需要通過政府主導,統一規劃,統籌推進,構建1+n多維生態聯盟鏈,制定數據字典和統一數據制式,搭建區塊鏈數據層、智能合約層、服務層和應用層,實現對不動產登記全生命周期、全業務流程的“一網申請、一網通辦、一網查詢”功能,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不動產登記服務。
(資料圖片)
構建1+n多維生態聯盟鏈
區塊鏈分為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聯盟鏈介于公有鏈和私有鏈之間,圍繞特定性質的多個部門和相關第三方,經授權加入網絡節點,并根據權限查看信息,指定多個預選節點和記賬人,共識過程受預選節點控制。構建1+n多維聯盟生態鏈,即通過建立統一的生態聯盟鏈的方式,以不動產登記系統為核心,組建多部門(國土資源部門、稅務部門、公安部門、公積金中心、金融機構等)信息上鏈實現共享、多模塊功能實現共通,利用全新、有效的數字化可信應用范式,對不動產登記業務場景進行優化,實現各部門數據共享交互、業務協同辦理及信息核驗等,達到精簡辦件材料、業務智能秒批、電子證照可信使用等目標。
搭建區塊鏈的基礎技術架構
(一)區塊鏈數據層。區塊鏈數據層包括區塊鏈管理節點和區塊鏈認證節點。區塊鏈政務數據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共享賬簿,構建各部門的信息目錄,以平衡對等、共享共建的原則實現跨部門的數據歸集。網絡節點是整個生態鏈的一環,它一直擔任著交易確認和廣播的工作。自然資源部為主節點,負責各省和部門子節點的授權入鏈管理,通過授權和加密,實現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庫和證照庫與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的對接。其他政府部門的政務平臺系統可以作為完整節點加入,衍生的周邊中介系統或者商業化第三方服務平臺系統可以作為輕量節點加入。公安、民政、稅務、市場監管等N個相關部門節點入鏈,為這些部門提供業務辦理所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嵌入業務流程辦理。同時,將不動產登記業務辦理所需的部門信息共享入鏈,通過信息共享優化登記業務流程。各組織節點收到數據后,利用實用拜占庭容錯算法的分布式計算容錯技術,一個不動產登記組織節點發起消息請求并通知其他節點,其他節點獲取消息后進行校驗和信息認證,將數據打包形成區塊鏈條,使業務數據被每個節點承認,完成交易數據上鏈共享,實現“分布式共治"。
(二)智能合約層。智能合約層由合約部署、合約測試、日志管理、實例管理和合約接口組成。智能合約確保區塊鏈數據的透明,便于用戶的監管。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通過智能合約可以控制數據流轉。首先,將登記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和簽名交易,形成待交易數據,通過發送交易請求和數據打包形成待共識區塊。其次,以數字方式將登記數據等上鏈存證或合同協議通過編程代碼變成計算機協議,并采取自動化流程,無需第三方見證且自動觸發、可追溯、不可逆,當觸發條件滿足執行規則時即自我驗證、自我執行、形成合約,從而完成不動產交易合同、不動產登記簿和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等信息的共識和合約處理,形成合約數據,實現交易信息自動上鏈審核、房管數據自動觸發稅收申報征收、完稅狀態上鏈觸發交易登記發證。通過智能合約將機構之間的共享數據存儲到區塊鏈,各機構辦理業務時,通過智能合約將審核結果實時共享給其他機構,實現多個環節并聯同步處理、共同監管、多方協作。
(三)服務層。服務層主要存放通用的各種服務組件,結合應用定制開發相關組件和功能,設置一些預先定義的函數,寫好應用程序編程,建立內部工作處理機制,提供信息存證、信息驗證、歷史查詢、信息查驗等服務,以備隨時調用。不動產登記服務主要包括不動產登記受理、合同備案、抵押登記和證照發放等服務。其中,規劃部門提供交易受理、合同備案、抵押登記、轉移登記、不動產登記產權證發放等審核處理服務,房管部門將新建商品房備案信息、納稅人家庭住房協稅信息等反饋給稅務部門,稅務部門提供稅務辦理流程中信息上傳、稅費計算、納稅申報、稅款繳納和完稅反饋等環節的處理服務以及與房管、規劃等部門數據共享和交互后的數據處理服務,政務服務數據管理部門對于訪問頻繁的數據提供分布式緩存和系統運行維護等服務。
(四)應用層。對接政府部門、社會公眾、金融機構等多主體需求,實現不動產交易、不動產登記、不動產信息查驗、不動產融資等業務“一網查詢、一網申請、一網通辦”。
一是不動產信息“一網查詢”。組織不動產登記業務協同部門組建聯盟鏈,公安、稅務、民政、司法、市場監管、住建等部門,將不動產登記所需的身份識別、稅收、企業營業執照、婚姻登記、公證、司法判決等相關部門的數據上鏈,建立防篡改、可追溯的部門間信息實時共享通道。面向政府機關、社會公眾、金融機構,形成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核驗服務。可以在線查詢核驗不動產當前狀況,不動產權利人是否有抵押、查封等限制信息,不動產權證書的真偽等,極大地降低用證方安全風險,有效防范欺詐風險。
二是不動產登記辦理“一網申請”。開發商需要將房屋產權資料送到房管相關部門,由房管相關部門做初始登記,房管部門將新建商品房備案信息共享并提供對外查詢,購房者購房后,填寫線上《不動產權登記申請表》,經開發商確認后上傳購房合同發送至房地產登記中心后臺。開發商將匹配的測繪表放在網上供調閱,購房者可通過網上小程序預約相關部門申請房屋面積測繪。根據映射圖(表)、從公安調取的身份信息以及納稅人家庭住房協稅信息等,購房者完成契稅、維修基金、印花稅等費用的繳納,并提供電子發票和憑證。以上全流程在線上辦理,各環節完成后,制作并頒發不動產權證書的電子證件,并賦予法律效力。
三是不動產交易“一網通辦”。首先,在交易前可以查詢不動產的實時狀況,避免一戶多賣、無法抵押、被查封凍結、無產證等風險。其次,推行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電子證照互信共享,實現證照辦理和應用業務聯動,權利人不用攜帶紙質證書,通過身份認證后即可授權、出示和使用電子證照。不動產交易的全流程均在網上辦理,審核、登記、交易、繳稅、過戶等,可以實時查看辦理進度,減少人為干預和第三方參與,整個過程透明、安全、可信。
關鍵詞: 應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