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X.0》的作者埃里克·謝弗爾說,用戶要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通過產品帶來的服務方案。
海爾集團CEO張瑞敏說,對于用戶,產品如果沒有體驗作用,它就什么都不是。有靈魂的產品知道用戶要什么,知道和用戶怎么去互動。體驗經濟說直白點就是“讓產品會說話”。
對于家電企業來說,面對家電圈提出的“你們到底在制造些什么”這一問題時,絕大多數人肯定會堅定地說:當然是制造產品。當越來越多的家電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里,并成為中國家庭品質生活的“標配”后,這或許才是眾多家電企業的最大成就和收獲。
但是很多家電企業有沒有仔細思考過,這些家電產品的大量出售在成就一大批行業千億、百億巨頭的同時,又為用戶帶去的是什么?其實,是越來越好的生活體驗和生活享受:冬天不再怕冷,夏天不再怕熱,烹飪沒有油煙、衣服洗的又干凈又安靜……
在家電圈看來,家電企業的確制造的是產品,甚至還依托產品為紐帶,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品牌與文化、建立營銷和服務等資源平臺,甚至一些優秀的企業還基于產品、服務等輸出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等等。但是,對于所有家電企業來說,他們真正制造的卻是“人心”。因為,只有贏得來自用戶的“人心”、捕獲用戶的“芳心”,才能讓企業在持續競爭白熱化的家電市場上,面對層出不窮的挑戰與惡戰,愈戰愈勇并披荊斬棘走出一條條的新路。
所謂的家電企業最終制造的是“人心”,在家電圈來看,分為三個層面:第一,以用戶的那顆真誠之心,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可靠。不干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勾當;第二,以企業的那顆博愛之心,不只是提供好的產品,還要面向用戶、圍繞產品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保障體系;第三,以行業的那顆能持續發展雄心,跳出企業的利益小格局,立足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大視野,不只是滿足用戶的需求,還要創造新的生活方式、生活品味和理念,維護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對于眾多急于從經營產品向經營用戶轉型的家電巨頭來說,只有真正具備制造“人心”的能力,才能捕獲人心、贏得芳心,快速撬動從單品的價格競爭,向成套家電的價值競爭,最終走向全屋家電的方案設計、定義等能力之戰。最終在這一系列變革過程中,家電企業只要擁有了“教育、說服、引導”用戶的能力,那么也就具備了主導行業競爭的實力。所謂“人心”,正是用戶對于企業的信任和信心。
接下來,家電企業們是時候放慢腳步思考三個問題:我們到底如何制造出人心?我們當初為什么會選擇進入這個行業、夢想和理想都實現了嗎?我們未來又將如何在這個行業滾動發展下去?
制造人心的關鍵,其實很簡單,要求所有家電企業必須要“以心換心”、“將心比心”。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生產的所有產品,是否愿意推薦給最親的人使用,是否會自己家先用?你所提供的服務,是否會信心百倍地讓用戶滿意,能否讓自己滿意?在所有的產品和服務走向市場、走進千家萬戶之前,企業的高管和研發者、制造者必須是第一道門卡。如果企業生產的一系列所謂的“特價機”、“爆款機”,自己人都不敢用,又怎么還敢賣給用戶?
過去40年以來,眾多家電企業、家電商家之所以能率先走出一輪做大做強的新軌道。關鍵就在于把握了人心,贏得了用戶的信任。所以,家電企業發展之初,其實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改善人們的美好生活方式,帶來更高層次的生活體驗和享受。最終順勢完成企業的做大做強。所以,利益一定是共贏共享,絕對不是擠壓剝削對手成就自己!
未來的路,其實很多家電企業已經早就清楚,那就是必須要牢牢立足一線市場上的用戶多樣化、個性化和挑剔化的需求,滿足他們,引領他們,成就他們!
關鍵詞: 家電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