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公布了2021年集中供地計劃。北京市相關部門發布了本年度第一批次商品住宅用地出讓公告,共計推出了30宗地塊,土地總面積約為169公頃,掛牌總價超過了1035億元。
除了供地節奏出現了變化之外,北京市還針對土地的供應結構和競拍方式做出了相關的調整。其中,提升了租賃住房用地的供應量,簡化遠郊區地塊的競拍方式。同時,北京市還首次引入房屋銷售價格引導機制,在土地出讓環節就力圖“穩房價”。
北京集中出讓30宗土地
盡管仍有許多城市未對“集中供地”進行官宣,但“集中供地”時代還是來了。3月31日,北京市規自委發布了北京市2021年度商品住宅用地供應時序安排的公告,表示按照自然資源部關于做好2021年度住宅用地供應分類調控工作中招拍掛出讓住宅用地的有關要求,2021年,北京市將于3月、7月左右、11月左右分三批次發布商品住宅用地出讓公告。
3月31日,北京市發布了本年度第一批次商品住宅用地出讓公告。共推出地塊30宗,土地面積約為169公頃,建筑規模約為345萬平方米。北京市住建委方面表示,這是北京貫徹落實房住不炒定位以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決策部署,堅持租購并舉、加強供需雙向調節、引導市場理性競爭、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的重要舉措。
首次邁入集中供地時代的北京“大手筆”推出了30宗地塊,掛牌總價超過1035億元。具體來看,30宗地塊分布在12個區域。其中,有15宗地塊位于中心城區,占比面積約為43%。同時,朝陽區仍是供地的熱門區域,有10宗地塊,海淀區有2宗地塊。
此外,位于其他地區及副中心地區的項目有11宗。其中,大興區、副中心區域、昌平區各有3宗地塊。剩下的4宗地塊則位于生態涵養區,門頭溝、懷柔、密云、延慶各有一宗地塊。
“北京此次的土地集中供應是呼應土地精準分類調控,集中性推出優質地塊,促使開發商理性拿地,結合自身財務狀況謹慎拿地,縮小了優質地塊的競爭,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小嬙如此認為。
引入房屋銷售價格引導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北京市還對土地的供應結構進行了相關的調整。《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2021年北京為了建設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體系,明確計劃2021年的租賃住房用地供應指標為300公頃,將其占住宅用地比重由2020年的13%提升至了30%。
由于土地的供應結構出現了調整變化,部分地塊的交易方式也和此前相比有部分差異。記者了解到,在此次集中供應的地塊中,有位于中心城區、三城一區范圍或者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區域的15宗項目,采用競配建“公共租賃住房”面積交易的方式。其中,這15宗項目中還有1宗是位于房山區的共有產權房項目。
而位于朝陽、海淀、副中心區域條件較好的6宗項目則采取了競報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的交易方式。在這種交易模式下,通過政府和個人共有產權的方式,能夠有效減輕購房人的負擔。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集中出讓土地還首次引入了房屋銷售價格引導機制,其是未來上市房價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具體內容為由過去預售環節引導前置到土地出讓環節,由住建、規自部門、區政府組成聯席會,共同研究每一地塊房屋銷售價格指導意見,并在公告期對外告知。而開發企業則需要在土地競買環節提交房屋銷售的價格承諾,作為未來辦理預售的前置條件。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表示,此次北京集中推出的30宗地塊有四大特征。首先,公租房供應量上升,近4成涉及公租房。其次,全部限地價,但限房價的比例減少。另外,因地制宜、制度創新,北京住宅用地市場的競拍方式趨向多元化。同時,分區施策,懷柔、密云、延慶等遠郊區的土拍過程有所簡化。
多地公布集中出讓宅地
從市場上有“集中供地”消息傳出到真正有城市落實,其間隔不過一個月的時間有余。2月24日下午,有媒體報道稱將有22個城市調整供地節奏,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且2021年發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過3次。
而網傳的22個城市中包括北京、青島、天津、鄭州等?!度A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已經有9個城市公布集中出讓宅地的計劃,其分別是廣州、北京、天津、杭州、無錫、南京等城市。
除了北京之外,廣州、天津、杭州3個城市集中出讓土地的面積也較大。其中,廣州集中出讓48宗地塊,土地面積達到了393.6公頃。天津和杭州則分別集中出讓58宗和57宗地塊,土地面積也均超過了300公頃。
不可否認,對于房地產行業而言,集中供地這一政策也同步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土地供應模式的調整對于房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集中供地政策、三道紅線以及房貸集中度將成為樓市長效機制的三大利器。供地節奏的調整會促使房企積極主動研究此類政策和競爭策略,分析潛在的土地投資機會,有助于真正減少土地哄搶,促進各地土地交易市場平穩。
“相比較以往土地逐塊成交,集中供地使得在土地交易期內土地供應量大幅增加。在出讓保證金制度下,對于部分熱點城市熱點地塊的競拍起到了分流的效果,開發商更加注重以合理的價格獲得合理的土地資源,土地市場回歸理性,地價的增速有望放緩。”中泰證券方面認為。(記者 李凱旋 李未來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