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以340億人民幣高價收購飛利浦家電,繼格力電器(62.470, 0.85, 1.38%)之后,此番百億級并購交易或許是高瓴有意整合家電業務所為。
2021年3月25日,總部位于荷蘭的飛利浦公司宣布已簽署協議,將其家用電器業務出售給中國高瓴資本,交易金額約為37億歐元(340億人民幣)。根據出售協議,高瓴資本將獲得飛利浦授權品牌名稱15年。據悉,這項交易需遵循包括監管批準在內的例定成交條件,預計將于2021年第三季度末完成。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飛利浦家電業務的銷售額為22億歐元。飛利浦家電部門在全球擁有7000多名員工,并在100多個國家開展創新、制造和商業活動,其產品包括全自動濃縮咖啡機、空氣凈化器和真空吸塵器等。
對于飛利浦而言,公司目前的核心路線是打造醫療科技方面的設備,去年就有意出售家電業務。飛利浦全球首席執行官Frans van Houten表示:“飛利浦未來的重點是擴大我們在健康科技方面的領導地位,并進一步轉型為一家健康服務公司,為客戶提供專業的醫療保健服務。”
2017年,飛利浦健康科技業務的銷售額達178億歐元。2015年至2020年,其家電業務的銷售額則在22-24億歐元徘徊,未見明顯增長。
不過,鑒于飛利浦在全球的品牌聲譽和市場份額,第一輪競標仍舊吸引了 PAI Partners、阿波羅、CVC等數家大型歐美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九陽、TCL、美的等中國家電企業也在競標隊列,只是30億歐元的叫價讓不少候選者望而卻步。直到第二輪競標,鼎暉投資和TCL被邀請提出報價。最終,高瓴以超出市場預期的價格成交該項交易。
此次收購飛利浦家電,將是高瓴在百麗國際、普洛斯、格力電器之后,又一百億級重大并購交易。對此,高瓴創始人張磊表示:“我們期待與飛利浦攜手拓展新市場,在全球尋找更多成長機會。我們與飛利浦的使命一致,即為全球消費者帶來高質量的產品和健康美好的生活。”
回顧高瓴曾經重倉美的、入股格力的歷史,不知高瓴是否后悔格力這筆交易,又能否借飛利浦來整合其家電業務。
根據媒體此前報道,高瓴曾長期持有美的股份。高瓴資本在2015年末買入3126萬股建倉美的集團(81.470, -0.54, -0.66%)。當美的收購了機器人(11.460, -0.38, -3.21%)制造商德國庫卡以后,高瓴在2016年大幅加倉美的,至2016年底高瓴持有美的1.14億股。截至2019年6月底,高瓴資本HCM中國基金持有美的集團6183.19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89%,是美的第八大股東。
不過,根據2019年10月30日美的公布的三季報數據,高瓴當時已經從美的集團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退出。2019年,高瓴賣掉獲利多年的美的股份,擊敗厚樸,斥資417億元買下格力電器15%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然而,以2020年美的與格力的股價來看,這一決策并不明智。2020全年,美的集團股價漲幅高達68.97%,而格力電器股價則跌了7.69%。
除了股價失利,格力電器董事長、總裁董明珠一貫堅持強勢作風,在格力的戰略布局上,她恐怕不容高瓴置喙。
回看格力易主過程,董明珠似乎從一開始就對大資本“染指”格力有所戒備。根據《中國經營報》報道,2019年5月,格力電器在珠海召開了意向投資者見面會,百度、淡馬錫控股、高瓴資本、厚樸投資、博裕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參與。在這次見面會上,董明珠發話稱:格力需要的是真心誠意愿意幫助格力電器發展的企業,絕不接受“野蠻人”參與。
為了表示高瓴資本不是董明珠口中的“野蠻人”,張磊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似有所指地回應道,高瓴資本最重要的投資經驗就是讓企業家坐在“C位”上,尊重企業家精神、尊重行業規律、尊重企業員工。
然而,張磊這番話恐怕也值得質疑,因為多數時候高瓴對于所收購企業的走向有自己的想法。百麗國際就是經典案例,高瓴收購百麗后,賦予各種轉型和資本運作,將百麗拆分出一塊運動類資產滔搏單獨上市,滔搏在港交所上當天市值達574億港元,這一市值已經高于百麗531億港元的私有化價格。張磊表示高瓴通過并購百麗拆分滔博等操作獲得了“3倍回報”。
接手飛利浦家電以后,高瓴難保不對其進行數字化轉型。而在收購格力以后的這段時間里,強勢的高瓴碰上更為強勢的董明珠,雙方似乎在公司戰略的制定上也無甚火花,彼此態度都較為冷淡。事實上,“國際化”與“多元化”是董明珠任期內的重大議題。如果高瓴將飛利浦與格力進行業務整合,或能幫助格力打開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