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對涉房貸款仍維持了嚴監管態勢。近期,銀保監會披露多張巨額罰單,總額逾億元,大多涉及違規“輸血”房地產項目。另據市場機構統計,今年1月份以來,銀保監會及派出機構對各類型銀行業機構共開出150余張罰單,其中涉房貸款占罰單總數比例已超半數。包括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江西德興農商行等30余家銀行因涉及違規發放商業用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用于購房、違法違規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等,被處以幾十萬元至上百萬元以上的罰金。例如,郵儲銀行因“同業投資資金違規投向‘四證’不全房地產項目”等26條案由被處以4550萬元罰金。
中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不久前聯合印發《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確對7家中資大型銀行、17家中資中型銀行、中資小型銀行和非縣域農合機構、縣域農合機構、村鎮銀行,共5檔機構分類分檔設置房地產貸款占比上限和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上限。其中,中資大型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占比上限被設定為40%,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上限為32.5%。其余機構的相關貸款占比則依檔次不同依次減少。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根據成熟市場經驗,房地產貸款占比過高,或在一定時期內占比上升過快,將會給金融體系造成較大風險。目前,我國房地產貸款余額(含個人住房貸款)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重在29%左右,但部分銀行機構存在占比過高的情況。如多次沖擊IPO的東莞銀行,近期被爆出存在涉房貸款占比過高問題。據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對東莞銀行的信用債評級報告顯示,“東莞銀行房地產相關領域的風險敞口相對較大,存在業務集中風險”。
“加強對違規涉房貸款的查處力度,進一步強化房地產的金融監管,是堅持‘房住不炒’的重要舉措。”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房地產分析師夏丹認為,目前僅有少數銀行的個人房貸余額占比超標,面臨著調降壓力,多數銀行尤其是大中型銀行的個人房貸額度仍存在空間,因此相關政策短期內對房貸利率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對監管機構來說,需要防止房地產行業調整可能出現風險向金融系統傳導。
可以預期的是,涉房涉地貸款核查管控仍將是后續監管重點。銀保監會在近日召開的2021年工作會議中提出,要嚴格落實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點房地產企業融資管理規定。在業內看來,加強對房地產貸款的金融監管正是為了引導資金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特別是加大對制造業、科技創新、綠色金融、小微企業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