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20年,可能是中國外貿史上最為“跌宕起伏”的一年。從疫情初期的“訂單荒”、“退單潮”,到年末甚至出現“爆單”、集裝箱供應短缺等現象,中國外貿企業經歷了“過山車式”回溫。
值得注意的是,家居家具等“宅經濟”產品,成為推動我國外貿強勁復蘇的主要動力。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全年家具及其配件出口額近4039億,較2019年同比增長約12.2%。
面臨新時代下的機遇與挑戰,家居企業該如何借助當前外貿向好態勢,重回高速增長賽道?本文將從當前外貿大環境剖析,梳理出家居家具行業未來出口的發展思路,為家居人重塑后疫情時代下產業“出海”信心。
1. 浪來立潮頭 - 強化內功,開創外貿新格局
過去一年,中國成為了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利用外貿進出口和外資逆勢增長,為全球經濟復蘇貢獻中國力量。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支持政策措施,全方位為外貿企業排憂解難。
三季度開始,我國家具行業出口逐漸回暖。中國海關發布,2020全年家具及其配件出口額近4039億,較2019年同比增長約12.2%。
據中國家具協會統計數據,僅7月份單月,家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了39家,單月出口額為58.64億美元。同時,跨境電商逐漸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阿里巴巴國際站數據顯示,家具行業交易額同比增長191%,支付訂單數同比增長112%,出口的熱門產品主要為沙發、床、辦公桌椅、餐桌椅、兒童床等。
可見,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作為剛需的全球家居市場需求依然強勁,跨境電商逐漸成為中國外貿出口不可忽視的增長點。
以全球產業布局的恒林股份為例,全球疫情之下,恒林股份不僅大力推動跨境電商業務,還投資成立跨境電商海外運營公司,并自建海外倉儲物流基地和跨境電商倉庫,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根據恒林股份半年報顯示,2020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87億元,同比增長51.06%。從營業收入貢獻區域來看,境外銷售收入15.75億元,同比增加5.87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88.13%。
由于“宅經濟”促使海外市場家居用品需求大增,以敏華控股、喜臨門、浙江永強等為代表的外銷品牌,出口銷售均也顯現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趨勢。
行業人士表示,因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有效進行,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居于領先地位,對其他國家出口形成替代效應,因此出口逆市大增,而隨著全球經濟活動恢復正常,這種替代效應將會弱化。因此,家居企業能否抓住這次外貿轉型升級的時間窗口十分重要。
一方面,給外貿轉型升級的時間窗口并不是很長,企業應積極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適應大環境,盡快抓住有利時機補上短板;
另一方面,企業需結合實際情況調整發展策略,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盡快擺脫危機,并持續強化內功,設法重回增長賽道,開創外貿新格局。
2. 迎風逐浪新時代 - 巧借外力擴張海外新版圖
當下全球家具產業邁入了全新階段,一邊訂單暴增、原材料供不應求等挑戰不斷襲來,一邊適應跨境電商經營模式、重新尋找機會壯大企業、開拓新市場等需求,已然迫在眉睫。
結合當前行業形勢來看,中國家居家具行業要想實現外貿升級,不僅要轉變思維,更應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新變化并迅速行動,具體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實現多方資源聯動。
二是重視創新發展。傳統外貿發展模式已不能適應外部形勢變化的需要,迫切需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用創新發展塑造中國外貿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新優勢。
三是不斷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強人工智能、互聯網、信息服務在行業的深度使用,逐步提升行業的科技水平,從生產驅動向服務驅動轉變。利用科技創新,貼合市場實際需求,研發更多創新產品,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四是加快探索數字化營銷模式,利用數字化手段把握市場需求,加大有效供給投入,關注自身經營效率優化改善,根據市場實際需求進行產業鏈細分。例如嘗試線上銷售渠道,如網絡直播、社群銷售等,促進消費模式的多元化。
五是應注重品牌建設。中小企業的淘汰加速和頭部效應凸顯,未來家具行業將進一步整合,品牌集中度不斷提速。從長遠看,家具企業要重新思考企業的經營定位,積極調整并探索新的商業模式,開辟新的消費方式和商業文化。
總而言之,我國家具行業是內需主導、出口為輔的經濟發展模式,近10年,內銷占比持續在75-80%,國內龐大的內需市場仍是家具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但是,家具外貿企業要抓住現階段行業變化的新機遇,勇敢逐浪,同時也要從長計議,積極探索新市場和逐步轉向內銷市場,做好應對措施。
關鍵詞: 家居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