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近日發布的《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不僅設置房地產貸款余額占比上限的同時,還單獨設置了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比上限。為何要設置這一上限?這對個人住房貸款將有何影響?多位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目前,我國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房地產貸款余額(含個人住房貸款)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重在29%左右,但部分銀行機構占比過高,遠超出平均水平。為了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特別是加大對制造業、科技創新、綠色金融、小微企業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不僅及時也非常必要,有利于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有利于金融體系安全平穩運行。
備受關注的是,通知在設置房地產貸款余額占比上限的同時,還單獨設置了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比上限。為何要設置這一上限?這對個人住房貸款將有何影響?
設置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比上限與近年來個人住房貸款增長較快相關。我國居民部門杠桿率近年來上升較快,主要集中在個人住房貸款。這提高了我國居民部門脆弱性,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更高質量消費潛力的充分釋放。
業內專家認為,專門設置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上限要求,是為了約束銀行房地產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而非額度或絕對值,對個人住房貸款需求影響不大。大部分商業銀行尚未觸及上限,居民無需過度擔心買房申請貸款受到影響,存量住房貸款也不會因為該政策而被銀行提前收回。
“作為一項長效機制,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機制旨在防止房地產貸款在銀行體系全部貸款中的比重偏離合理水平,防范風險敞口過于集中,并不是禁止相關業務開展。”業內專家表示,制度設計也已充分評估銀行調整壓力,除采取分省分類施策、差別化過渡期等多種機制安排外,還將指導超出上限的銀行按年度合理分布業務調整數量,有序做好調整工作,避免出現“斷貸、抽貸”。總體來看,不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短期沖擊,有利于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