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豪華朋友圈助陣,恒大物業(06666.HK)上市首日仍未守住發行價。
12月2日,恒大物業正式掛牌上市,開盤集合競價報8.84港元,較發行價微漲0.45%,截至當日收盤,恒大物業報收8.78港元,跌幅0.23%,總市值949.19億港元,暫列港股物業股市值第二,僅次于碧桂園服務。
自此,“碧萬恒融”四家超級房企中,僅剩萬科還未分拆物業上市,融創服務已于不久前掛牌。恒大系旗下則再添一個上市平臺,其余五個為中國恒大、恒大汽車、恒騰網絡、嘉凱城、ST恒寶。
將物業推向資本市場,是恒大集團降負債的重要一環。銀河聯昌曾表示,恒大物業和汽車分拆上市,將推動集團凈負債率大降50個百分點,加上嚴控拿地,預計2021年恒大凈負債率將大幅降至100%以下。
為確保上市“萬無一失”,恒大早在今年8月便發起Pre-IPO輪融資,云鋒基金、騰訊、農銀國際、中信、光大控股、紅杉中國等14家戰略投資者合計投資235億港元,彼時恒大物業估值已超750億港元。
到正式IPO階段,基石投資者的陣容更加豪華,恒大各路供應商、合作伙伴、甚至地產同行均來助陣,京基集團、中洲置地等23位基石投資者認購8.19億股股份,共計拿走約50.49%的發行份額。
只不過,物業股最火熱的時期已經過去,恒大物業上市首日股價低迷,也在市場意料之中。今日,世茂服務、銀城生活服務、卓越商企服務、奧園健康等超20家物企股價走低,世茂服務跌幅更是高達10.21%。
再往前回溯,據克而瑞統計,9~11月份有30家上市物企股價下跌,藍光嘉寶服務跌幅最大為40.3%,金融街服務跌幅達40%,中奧到家、鑫苑服務、建業新生活、時代鄰里等跌幅也均超過30%。
“今年資本市場對物管板塊的熱情整體先揚后抑,同時存在明顯分化。”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認為,四季度中小物管公司出現估值下滑、首日破發等現象,資本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同時,物管板塊加速擴張,也暴露出企業服務同質化、利潤水平低,嚴重依賴母公司開發業務等問題。
恒大物業此時上市,正值物管板塊低溫期。相較去年物業股上市的火熱態勢,資本市場對恒大物業已冷靜許多;但鑒于背靠龍頭地產商中國恒大,恒大物業得以艱難維持住股價,登上物業股市值第二位。
與此同時,隨著恒大物業入局,港股上市物企在管面積排名也發生變化。截至今年上半年,恒大物業在管面積約2.54億平方米,位列第五,排在其前的為碧桂園服務、雅生活服務、彩生活和保利物業。
在公司管理層愿景中,恒大物業的發展目標是,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布局最廣、業態最全、效益最好的物業集團。同時,兩輪投資者將為恒大物業提供更豐富的潛在資源,積極探討在不同領域建立靈活的合作關系。
對資本市場來說,恒大物業上市,意味著物業股持續兩年的集體狂歡已走向尾聲。今年以來,已有13家物業公司上市,加上即將入場的華潤萬象生活、遠洋服務、佳源服務等,物業股賽道越來越擠,想象空間卻亟待打開。
而對恒大物業自身來說,飛速登陸港股、大額募資69.16億港元后,該公司首先要處理極度依賴母公司、增值服務營收占比較低、業務模式有待獨立和多元化等難題。
關鍵詞: 物業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