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國內兩家知名空調企業“互懟”事件,正式拉開了空調行業由價格戰到價值戰的序幕。論戰背后是空調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更值得深究的是,兩家知名空調企業的這場“論戰”,并非是傳統的價格戰,而是圍繞“能效虛實”的質量之爭。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空調銷售量約為4114萬套,同比下降0.6%;銷售額整體實現1369億元,同比下降3.8%。2018年7月份,國內空調產業在經歷了為期3年的高增長后形勢急轉直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2019年空調市場低迷的主基調。面對急劇下降的市場需求以及不斷增加的產品庫存量,市場競爭加劇現象也就不足為奇。
競爭激勵的空調市場價格之戰,導致了各個品牌產品“質量堪憂”、“能效虛標”、“庫存促銷”等問題。長久來看,價格戰也必將影響用戶體驗、企業品牌以及空調行業的持續發展。這次的“互懟”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空調行業質量自檢的浪潮,隨著空調行業走入消費升級的整合期,從“價格戰”到“價值戰”,是大勢所趨。
疫情帶來消費需求的演變
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整體經濟受挫,家電行業產品銷售受到不同程度下滑。疫情期間,國內線下空調銷量下滑56.5%,線上空調銷量下滑24.8%。在銷量持續走低的同時,空調價格也持續走低,線下空調均價同比下降17.6%,線上空調均價同比下降24.2%。
同時,新冠疫情下,消費者的健康意識有所加強。對于具有自清潔、除濕、空氣凈化、除菌等功能的健康除菌類空調產品的關注度提升,“健康”家電產品一躍成為痛點同時也成為了最大的賣點,消費者需求的改變促使著相關企業進行產品升級換代。
行業新規加速空調行業產業升級
7月1日,空調新能效標準正式實施。與舊國標相比較,新國標將市場上原有的變頻空調與定頻空調的標準合二為一。現行標準中的變頻空調一級降為二級,二級降為三級;新版標準的能效四級則對應目前市場上變頻三級和定頻一級的產品,能效五級對應目前市場上部分定頻二級產品。屆時絕大多數低能效、高耗電的定頻和三級能效變頻產品都將面臨著淘汰,按照新國標將使目前的定頻和變頻市場淘汰率達到45%,2020年能效將提升14%,2022年將提升30%。
隨即,相關專家也表示,按照這個標準升級之后,對于變頻空調能效的指標有所提升。而對于定頻空調,比如原來一級能效的產品,如果按照新版能效來評價,只能達到新能效門檻的水平,相應會加速變頻空調出局。此外,新版空調能效標準正式實施后,相關空調廠商不能再生產、進口不符合新標準的空調產品。并且在2021年7月1日之后,不滿足新國標的庫存空調也將不允許銷售。
新國標標準倒逼相關空調企業清空低能效空調產品,而無法達到新能效標準的企業,將會面臨行業淘汰的歷史進程。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空調新標準,為空調行業樹立了新的能效標桿,加快了空調產品的產業結構調整,同時也帶動整體市場升質提優,向健康舒適化方向發展。
在筆者看來,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空調產業升級是歷史發展的必經之路,而疫情以及最嚴新規的發布也都加速著空調行業的產業升級。
“一分價錢一分貨”過度強調價格低廉的同時,相關廠商也會忽略產品品質以及服務。價格戰表面上是在給消費讓利,而從長期來看,一定會破壞市場的穩定性。產品品質無法保障、產品售后可有可無,無論是對行業、廠商、消費者都是不利的。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價格戰”根本就不是發展之路,只有抓住“品牌”、“品質”、“服務”才是破局之道,而對于空調行業來說,一場“價值戰”的號角已經吹響。
目前,空調行業用戶對產品的需求已從基本的控溫演變到舒適健康層面的新需求,未來,“健康”空調產品會成為剛需。這也就要求著相關廠商在創新認知的推動下積極探索新技術與新品類的開發,為市場帶來舒適化、健康化以及智能化的空調產品,通過自身優勢為行業的產業升級貢獻自身價值。
關鍵詞: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