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各地高考填報志愿正在陸續展開,與此同時,多地高校畢業生仍然處于找工作與面試的過程之中。
對他們來說,一座合適的城市,將是未來數年乃至數十年生活、工作的地方,重要性不言而喻。
21世紀經濟研究院通過五個維度對17座2019年GDP過萬億的城市進行分析,研究這些城市對于高校生的吸引力,這五個維度包括高校在校生數量、就業、醫療、教育和房價。
通過對比五個維度的數據后發現,在高校在校生數量上,廣州、鄭州、武漢均超過100萬。在就業上,上海、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明顯領先,但在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上,重慶和青島卻表現亮眼,2019年均超過75萬人。
從房價上看,最高的上海與最低的長沙幾乎有4倍差距,而從可支配收入可購買平方米數上看,長沙、佛山、武漢、寧波等地的優勢突出。
如果考察中小學教育資源的供給能力,從每位專任教師對應的中小學學生數看,北京在中學上遙遙領先,上海、南京、天津和青島的表現也較為突出。而從醫療資源的供給能力來看,在常住人口平均醫療床位上,長沙、鄭州和成都均超過90張/萬人。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對于高校生填報志愿和就業來說,并不存在絕對完美的城市。但是,如果五個維度上看,至少有3個以上維度排名靠前的城市包括長沙、武漢、成都、南京、杭州、青島等,這也說明了為何近年來新一線城市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增強。一線城市中,僅僅在房價上有短板的上海,2019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58萬人,排名一線城市第一位。
穗鄭漢在校大學生超百萬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考察城市對于高校生的吸引力,第一個指標就是各大城市的高校在校生數量。因為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在一個城市學習3-4年的時間,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與朋友圈子,選擇在這一城市就業的概率會大幅度增加。
從17座萬億GDP城市來說,有10大城市本專科在校生數量都超過50萬人,顯示出這些城市在高等教育上的實力。其中,廣州、鄭州和武漢的高校在校生數量均突破百萬人,位居第一梯隊。成都、重慶超過80萬人,南京和長沙超過60萬人,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大直轄市均超過50萬人。
從數據上來看,省會城市是高等教育的集中地,四大直轄市在高校在校生數量上也非常突出。比較而言,非省會城市在本專科在校生數量上就缺乏優勢。數據顯示,青島、蘇州、寧波、佛山、無錫、深圳在本專科在校生數量上排名倒數。
如果缺乏足夠好的工作機會,高校生還是會另擇他市。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影響高校生就業的有幾個重要因素,包括城市的GDP增速、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增就業人數。
首先是GDP增速,測算顯示,GDP增速排名明顯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城市包括長沙、南京和成都。GDP增速較高的還有武漢、佛山、寧波、杭州和廣州,2019年均超過或者達到6.8%。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數據是各城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越高的新增就業人數,顯示出城市對于就業的吸納能力,也更有利于高校生就業。從新增就業人數上看,重慶與青島排名17座萬億GDP城市前兩位。不過,這兩大城市就業新增的局面并不完全一致。
重慶還處于城鎮化紅利期,2019年城鎮人口2086.99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66.8%,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城鎮化對于就業的影響明顯,一個反映就是重慶外出農民工回流,2019年該地的本地農民工數量達216.7萬人,增長2.2%。
青島用真金實銀來吸引人才,對高校生發放就業補貼、住房補貼和安家費補貼。2019年,青島共發放安家費1.17億元、住房補貼2.79億元、就業補貼5385萬元,三項補貼共吸引7.4萬名高校生來青就業,同比增長289%。此外,青島的民營經濟的發展較快,新增就業中民營經濟吸納就業60.96萬人,同比增長4.09%。
四個一線城市中,上海在新增就業人數上表現突出,北京與廣州表現穩定。不過,17座萬億GDP城市中,有6大城市在2019年新增就業人數不超過20萬人,其中就包括深圳。
從高校生就業的吸引力上看,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薪酬。而高校畢業生的薪酬,與當地的平均水平關系較大。
從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上海和北京非常突出,分別以6.94萬元和6.78萬元排名第一和第二位。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第二集團”中,廣州、深圳、蘇州、杭州等也表現突出。而重慶和鄭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89萬元、3.59萬元,相對較低。
哪座城市生活更舒適
如果說就業薪酬更高就業機會更多,是刺激高校生流入的重要因素,那么房價、教育和醫療,則是城市能否長久吸引高校生的關鍵因素。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與農民工不同,高校生有非常強烈的在工作地購房的需求。根據易居研究院提供的數據,截止到2020年6月底,17座萬億GDP城市的房價差別明顯,從上海平均56413元/平方米,到長沙11438元/平方米,幾乎有4倍的差距。
另一個可以比較的指標是,當地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購買的平方米數。如果對比這一數據,長沙還是相對“舒適”的地區。
根據統計公報,長沙分開公布了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計算城鎮居民的話,該地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購買4.83平方米。此外,一年可支配收入可以購買超過3平方米的城市還包括武漢、佛山和寧波。
四個一線城市中,廣州的房價優勢非常突出,2020年6月底的平均房價為28150元/平方米,其他三個一線城市均超過5萬元/平方米。這使北京、上海和深圳在可支配收入購買房價平米數上,在17大萬億GDP城市中墊底。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中小學教育對于剛剛畢業的高校生來說,關系并不密切,但如果在一個城市結婚生子,中小學的教育問題就成為重要影響因素,甚至會導致家庭的搬遷。
目前,各個城市中小學教育的供給能力程度不一,其中一個關鍵指標就是每位專任教師對應的學生人數。在這一指標中,北京、上海優勢明顯,天津、青島、杭州、南京也較有優勢。相對來說,排名靠后的城市包括長沙、鄭州、深圳等地。
在教育之外,醫療水平如何,對于高校生長期在一地定居的影響也不小。尤其是如果高校生的父母跟隨高校生搬遷的話,如果缺乏足夠的醫療條件,對幸福感影響明顯。
從數據上看,長沙、鄭州、成都的人均醫療床位數,1萬常住人口平均對應達到或超過90張,排名第一集團。與之相比,深圳1萬常住人口平均床位數為38張,相對較低。
關鍵詞: GDP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