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 618,小米和榮耀電視的價格戰可謂吸引了相當一部分的眼球。這只是手機廠家進軍電視行業的一個小縮影,在近幾年,電視機的市場有明顯復蘇的跡象,并且涌現了越來越多手機玩家,除了已經打出名頭的小米電視和華為智慧屏,一加已經在印度推出了電視產品,而 OPPO 也表露出了入局電視的意愿,相信后面圍繞電視的戰爭會越演越激烈。不過,根據《2019 年中國家電行業半年度報告》顯示我國的彩電市場仍然處在低迷狀態,這不僅讓我們深思,為什么手機廠家都紛紛跑去做電視了?
其實,外圍廠家參與電視早已不是新鮮事,早于 2013 年,樂視和小米就已經相繼推出樂視超級電視和小米電視,隨后還帶動了一波互聯網玩家的加入,包括暴風、PPTV、風行、聯想等廠商相繼參與,給原本沉寂的電視市場注入了一波活力。
不過好景不長,大量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同質化的產品使得電視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淖。經過一番苦戰,除了小米以外的互聯網廠家都相繼退出市場。直到 2019 年 8 月,榮耀帶著「智慧屏」再次進軍電視市場,電視這一概念才再次涌動起來。
手機廠家為什么要做電視?
根據 IDC 的手機出貨量報告,2019 年手機行業的整體出貨量相比 2015-2018 年的年均出貨量有所下降,2020 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手機的銷量更受到沉重打擊。降價應對畢竟不是長久之策,而技術革新需要大量資金,手機廠家急需新的盈利增長點。
電視是我們日常除了手機和電腦,最常面對的「第三塊屏」,由視聽體驗來說,它是另外兩者無法比擬的,更寬廣的屏幕面積和更大尺寸的揚聲器,可以有效的提升觀看時的沉浸感。
互聯網電視的教訓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電視作為客廳信息的中樞,而且普及程度高,對于廠家來說,是無可比擬的內容輸出渠道。因此在早期的互聯網電視熱潮時,我們就看到不少的手握內容的播放器廠商加入。當然,廣告也是廠家的重要收入來源。這就是當初廠家的普遍做法,以貼近成本價甚至是虧本賣硬件,然后通過內容和廣告收回成本。這種「賠本賺吆喝」做法,導致多數電視在面板品類,電視芯片,音響等方面的配置其實都拉不開很大距離,有些產品只是 Logo 不同,配置則完全一致。整體來看,不利于整體行業的健康發展,更遑論生態構建和用戶忠誠度。
互聯網電視的亂象,給電視的新玩家敲響了警鐘,執迷于價格競爭必然不是長久之計。所以,現在的智能電視都在發力核心技術,避免陷入同質化和價格戰的漩渦,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手機廠家也在著力挖掘電視背后蘊含的附加價值。
在 2019 年 8 月,榮耀推出了首款電視產品,采用了「智慧屏」這個全新稱呼。雖然有營銷上的考慮,但也表示了手機廠家要做的,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電視,更多是 AIoT 戰略的布局,由電視的特性來看,天然擁有一塊大屏以及高規格的發聲單元,能夠同時承擔起語音及視覺交互,這一點與小米電視的定位不謀而合。
手機廠家做電視有何優勢?
對于小米,華為,OV 這些手機行業的老玩家來說,硬件設計,供應鏈的整合以及外包方面,都有著豐富的經驗,這些也是從前那些互聯網電視廠家所不具備的。
至于軟件方面,手機廠家已經在 Android 的開發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對于軟件生態的搭建也是也是它們的優勢科目,比如智慧屏的鴻蒙系統,小米的 MIUI for TV,除了支持傳統的影音點播,還可以與智能設備聯動,打造以家庭為單位的智能生態圈。
整體而言,手機廠家集體參與電視市場并非簡單的從眾之舉,現在比拼的是生態構建,軟硬件結合,多屏協同。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們可以看到,手機廠家對電視做出了更為深度的定制,無論是硬件和軟件層面,都做出了大量改進,這也是手機廠家多年積累下來的優勢。接下來,我們不妨來看這場圍繞客廳之間的戰爭,后續會朝哪個方向走。
關鍵詞: 智慧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