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0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走向可謂是一波三折:受突發事件的影響,前3個月房地產被按下了“暫停鍵”,樓市進入到了“冰封期”,拯救樓市的聲音曾經一度此起彼伏。但是,伴隨樓市復工復產的開始,4、5、6月份房地產市場開始復蘇,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熱點城市甚至再次出現了排隊買房現象。
與此同時,值得購房者注意的是,在過去這幾個月,面對個別城市因庫存壓力試圖松綁調控的現象,國家及時出手進行了制止,截至目前已有廣州、濟南、青島、駐馬店等12個城市出現了政策“N日游”。同樣,針對房價抬頭、學區炒作等現象,深圳、北京兩個城市甚至再次下了“狠手”,再次升級了調控的力度,此舉頗具風向標意義。
由此可見,不管是房地產市場處于低潮期,還是處于逐步恢復期,房住不炒的定位都不會改變,樓市調控監管的基調整體依然從嚴從緊。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下,房地產市場漸漸出現了4大“怪象”,或許預示著接下來6個月的房價走向?關于這一點,國家早有答案,樓市底牌也基本明了。
怪象一:一邊是成交開始回暖,一邊卻是庫存不斷增加。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一線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上升了20.1%,二線城市環比上升了35%。比如,北京、上海、廣州分別環比上漲了42.5%、22%和14%,再比如武漢、溫州分別環比上升了81%、120%。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如果說2月份全國市場基本冰凍,3月僅恢復50%,那么目前一二線城市的“小陽春”已經出現。
不過,一面是出現了成交回暖,另一面則是樓市庫存增加。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百城庫存報告》顯示,截至今年4月份底,全國共有54個城市的庫存同比增長,日照、杭州、南寧、青島和成都等5個城市的庫存同比增幅超過了50%,其中日照甚至超過了114%。由此可見,經歷了三年多的調控,雖然樓市已經平穩,但平穩之下卻出現了明顯的分化趨勢,不僅是城市之間的分化,也包括新房和二手房市場之間的分化。
怪象二:購房者買不起房子,賣房者賣不掉房子。
伴隨樓市進入調整期,盡管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買方市場,但買、賣雙方之間仍然存在博弈現象。賣方主要有兩個主體,一個是開發商,雖然目前開發商都會作出價格讓步,但是對于購房者而言,有些優惠著實有點不痛不癢,甚至有時候開發商還會把價格先調高再打折,最終購房者根本得不到多少實惠。
另一個主體是二手房主。在平日里,雖然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二手房主迫于現金流壓力而選擇降價賣房子,但這畢竟屬于少數現象。對于絕大多數二手房主來說,惜售情況十分普遍,有的抱著能賣就賣,賣不掉就先掛著的心態,有的則從一開始就把房子價格高高掛起,僅僅是為了試水而已。
由此可見,雖然樓市處于調整期,但房價整體水平依然比較高,實質性的房價下跌僅僅局限于個別城市或者個別樓盤,所以買房壓力依然比較大。不過,好消息是,在房價水平不斷趨穩的環境下,如今的購房者并不著急著買房。因此,樓市不可避免地就陷入到了“買不起、賣不掉”的困境里。
怪象三:窮人還在努力買房,富人卻開始賣房了。
往前數三五年,如果問你最好的投資手段是什么,很多人都會說是買房。的確,過去一二十年里,早買房和多買房的都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但是,最近這兩三年,房住不炒成為了長期定位,國家首次提出了不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而且未來房地產稅的出臺也是板上釘釘的趨勢。在這樣的環境下,當沒有房子的剛需還在為買房而努力,甚至動用“六個錢包”時,手持大量房產的富人們卻開始不看好房地產的走向了,拋售房產的現象變得十分普遍。
究其原因,目前房地產已經進入到了平穩新周期,房價不漲或者少漲,持有過多房產基本都是虧本的。此外,未來3-5年時間,房地產長效機制也將會加快落地,所以與以往相比,房地產已經告別了高歌猛進,買房必賺的階段。因此,多套房持有者開始考慮如何盡快轉手變現。關于這一點,通過李嘉誠、潘石屹、王健林等行業大佬的舉動就看得出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不斷拋售旗下的資產,從而實現真正的變現。由此可見,時過境遷,就算房地產市場還沒有變天,想要賺錢也沒那么容易了。
怪象四:購房者觀望與權威機構看漲并存
眾所周知,最近一輪房價大漲基本開始于2015年,當時全國新房均價為6793元,而2019年已達到9329元,漲幅高達37%。當然,如果具體到每個城市來說,過去三四年基本都迎來了一輪大漲,漲幅超過50%的也不在少數。顯然,目前房價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高位,再加上過去三年多的嚴厲調控,不少購房者都認為,此時買房一不小心可能就做了接盤俠,所以看空房價的觀望情緒十分濃厚。
雖然購房者保持看空和觀望的態度,但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卻預言2020年中國的房價預計還將會上漲6.1%。那么,這個預言可信嗎?一方面,中科院作為權威機構,預言肯定不是隨便說說。另一方面,這已經是中科院第7年進行房價預測,根據過去6年的歷史數據看,雖然具體數字有偏差,但大方向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此份預測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不過,筆者認為,該數據只是全國平均價格,由于樓市已經開始分化,各地情況必然存在差異。
鑒于此,未來6個月樓市怎么走?國家早就給出了答案
根據以上4大“怪象”來看,伴隨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調整,如今房價必漲的預期已經出現了松動,但買賣雙方之間仍然存在著博弈現象。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接下來6個月的樓市怎么走呢?其實,中國樓市是一個典型的政策市,離開政策談房價走向就會不切實際。現階段,房住不炒已經成為了長期底線,因城施策則是最主要的手段,所以針對房價抬頭,樓市炒作、松綁調控的現象,政策依然會繼續加碼調控。當然,國家也不會允許房價出現大跌,此前一些城市出臺的“止跌令”,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對于這個問題,央媒人民日報也曾一語中的:在房住不炒成為社會共識的背景下,因城施策的調控有助于房地產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不會出現大起大落,整體穩定、小幅波動將成為主流趨勢。無獨有偶。日前,經濟日報也表示,隨著樓市進入復工復產階段,目前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啟了自行修復模式,樓市不需要過度刺激和調控,更需要穩定的環境。由此可見,無論樓市怎么變,樓市的底牌就是:既要防止大漲,也要防止大跌。
鑒于此,剛需能不能買房也有了結論。在房價平穩的環境下,何時買房都不晚,既不用擔心房價大漲讓自己面對更大的買房壓力,也不用擔心房價大跌給自己帶來可能出現的損失。不過,筆者認為,如果沒有長期租房的打算,自身也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房子還是早買早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已經不同以往,市場上的房子越來越多了,房產投資屬性也有所下滑,閉眼買房的階段已經遠去,如今除了要考慮住房需求、房子品質以外,也應該考慮抗跌性、升值空間等,所以購房者不要貪圖便宜,買房時盡量避開那些地段偏遠,缺乏配套,口碑較差的房子。
關鍵詞: 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