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空調銷售一季度大跌,空調業的日子不好過,咋辦?有的企業管理層減薪,有的企業裁員降薪,有的企業悄悄在漲價,還有的企業壓縮低端調整產品結構,這些做法“家電人”認為都是積極自救的辦法,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都是困境下的正常變革。
但近期,“家電人”也關注到了一個要業內擔心的現象:很多經銷商說有部分空調品牌為了降成本,竟然在背后悄悄干起了偷工減料的“小動作”,有的連接管以鋼管鋁管代替銅管,有的在鋁箔上減料,或者把外機做小,特別是一些特價機外機減重的情況不少。
對于這一現象,海爾空調近日通過線上拆機測評的形式不點名回懟部分空調品牌偷工減料,海爾空調宣稱:別人用鋼管,自己用銅管。這從側面驗證了當下空調業的個別品牌偷工減料“回潮”。
空調業在10多年前的千元機價格大戰中,也曾出現過多品牌的“偷工減料”現象。當時很多品牌赤膊低價對戰,有的品牌沒有辦法為了應對市場價格戰推出自己的子品牌,低價砸向市場,最后結局是這些子品牌與市場“同歸于盡”。
今天,空調市場偷工減料再回潮,一方面說明空調業的競爭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部分實力不濟的品牌迫于一線品牌的價格壓力,成本已經到了無法再降的絕境,為了生存只能鋌而走險,走上以次充好的不歸路。
今年與多年前又有不同,7月空調業新能效標準就將實施,空調能效門檻的大幅提高,將會對部分偷工減料的品牌形成強力威懾。如果你生產的空調因為偷工減料而未能達標能效門檻標準,將直接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這將加速這些品牌的淘汰速度。
近期,空調業出現缺貨現象,這在空調旺季剛剛啟動的節點還是不多見。今年由于市場疲軟,雖有天氣短暫局部升溫,但缺貨也是出人意料之外。不過,“家電人”了解到的情況是,當下缺貨只是缺的低端便宜機,中高端機器并不缺貨。這說明,這些低端機并不是廠家沒有生產能力,而是廠家因為利潤考量,不愿意過多生產罷了。
現在市場缺貨機以前段時間用于市場價格大戰的機型為多,部分“偷工減料”也許就在其中,因為前期價格戰這些機型已經擊穿底價,所以重新上市需要改頭換面。
618家電大戰就將開始,在這空調旺季的爭奪戰中市場將更加混亂,大中小品牌齊上陣,產品魚龍混雜。“家電人”想提醒空調商家朋友們的是,在利益面前不要丟掉自己的底線,你的地盤你做主,切不要助推偷工減料機助紂為虐,否則你將失信于你的消費者,最終將會失去你的地盤。
關鍵詞: 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