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研究院孫肅博3月30日,金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上交所遞交招股書,對鹽行業的發展態勢及面臨的機遇與風險進行了綜合分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按照用途分類,鹽可分為食鹽和工業鹽等。食鹽為人類生活的必需品,工業鹽是化學工業的最基本原料之一,被稱為“化學工業之母”。基本化學工業主要產品中的鹽酸、燒堿、純堿、氯化銨和氯氣等主要是以工業鹽為原料生產的。工業鹽按照用途可分為兩堿用鹽和小工業鹽,兩堿用鹽是兩堿行業的主要原材料,主要用于燒堿、純堿的生產制造;小工業鹽是除兩堿用鹽以外的工業鹽,主要應用于漂染、制革、冶金、制冰冷藏、陶瓷玻璃、醫藥等行業。
鹽作為化學工業的基礎原料,下游客戶主要以兩堿化工企業為主,兩堿用鹽約占中國工業鹽的85%。
燒堿為氯堿工業核心產品,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氯氣、氫氣等副產品,氯堿產業衍生品種類眾多,包括高純鹽酸、工業鹽酸、聚氯乙烯(PVC)、次氯酸鈉等。燒堿是一種國民經濟基礎性化工原材料,用途十分廣泛,主要用于生產紙漿、氧化鋁、肥皂、染料、水處理等。2022年我國燒堿產量為3,980.50萬噸,較2017年增加615.30萬噸,增幅為18.28%,主要原因為下游氧化鋁、粘膠纖維、造紙等行業需求量增加。
純堿也叫蘇打,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工原料,按其密度和堆積的不同可分為輕質純堿和重質純堿。重質純堿主要用于生產平板玻璃和光伏玻璃,而輕質純堿用途廣泛,主要用于化工、冶金、國防、紡織、印染、食品等。2022年,我國純堿產量為2,920.20萬噸,較2017年增加243.10萬噸,增幅為9.08%,主要系光伏玻璃對純堿用量增加所致。
根據工業鹽制純堿、燒堿的化學反應關系進行折算,生產一噸燒堿需要工業鹽約1.46噸,生產一噸純堿需要工業鹽約1.10噸,且兩堿行業中工業鹽消耗量約占整體工業鹽消耗量的85%,因此通過兩堿行業產量推算我國工業鹽行業消耗量如下所示:
由上圖,隨著我國兩堿行業的發展,我國工業鹽消耗量逐年上升,2022年工業鹽整體消耗量預計達到1.06億噸左右,同時疊加我國對食用鹽以及飼料鹽的需求量,我國整體鹽類產品需求量巨大。
根據中國鹽業協會數據,2011年至2020年,我國原鹽產能由9,855萬噸增長至12,000萬噸,平均年增長2.42%。近年來,我國原鹽產能增長幅度趨緩,主要系海鹽受土地面積萎縮的影響,產能逐漸減少,原鹽產能增長主要來自于井礦鹽。
隨著國內對工業鹽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自海外進口的原鹽也有所增加,2022年進口原鹽942.74萬噸,較2021年增長87.43%。
目前,我國制鹽企業呈現“多、小、散、弱”的特點,行業集中度不高。為了遏止制鹽行業的無序及盲目擴張,2011年,國家發改委頒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將“100萬噸/年以下北方海鹽項目、新建南方海鹽鹽場項目以及60萬噸/年以下礦(井)鹽項目”列入限制類,將“單套10萬噸/年以下的真空制鹽裝置、20萬噸/年以下的湖鹽和30萬噸/年以下的北方海鹽生產設施、利用礦鹽鹵水、油氣田水且采用平鍋、灘曬制鹽的生產工藝與裝置以及2萬噸/年及以下的南方海鹽生產裝置”列入淘汰類。同時,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部分環保不合格的小鹽場將逐漸退出市場,大型制鹽企業通過兼并、改造中小型鹽場,淘汰落后設備,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鹽業企業。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學元素,目前海水鹽溴聯產工藝僅提取了海水中鈉、鉀、溴等常量成分,未提取海水中的稀有元素。未來,隨著國家對海洋經濟的支持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對于海水中其他元素的提取效率將會提高。
除加強對海水稀有元素的提取外,提高海水的資源利用效率也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海水淡化采用電滲析、凍結、蒸餾等工業方法直接將化學元素與淡水分離,能夠大幅減少灘曬占用的土地資源,節約鹵水資源,顯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海洋資源綜合利用的革新工藝,將海水綜合利用提升到新高度。對于海鹽、海水提溴等生產企業來說,海水淡化能夠提高產業鏈效率,未來我國海洋資源利用開發行業將必然向海水-鹽-化工全鏈條發展,海水淡化是未來海洋資源利用的關鍵一環,目前隨著海水淡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淡化工藝、淡化材料等不斷實現革新突破,未來海水淡化將成為海水綜合利用的又一重要環節。
我國鹽資源分布廣,但分布極不均衡。原鹽按照來源可分為海鹽、湖鹽、井礦鹽三類;我國原鹽分布區域化非常明顯,形成了東部海鹽,中部及西南部井礦鹽,西北部湖鹽的生產格局。兩堿行業等下游產業對原鹽資源及能源的依賴程度高,造成部分地區在發展時面臨產銷銜接困難的問題。
對于國內井礦鹽企業來說,其關鍵設備、自動化控制等裝備水平、單位產品綜合能耗與國際先進制鹽企業存在差距;對于湖鹽企業來說,其生產則受運輸條件限制,無法完全發揮資源優勢,鹽湖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缺乏統籌規劃,個別鹽湖存在無序開采現象;對于海鹽企業來說,海水中化學資源豐富,目前鹽溴聯產工藝僅提取了海水中鈉、鉀、溴等常量成分,未提取海水中的稀有元素,因此對于其他海洋資源的開發,企業仍需進一步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