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自去年年末以來,受地產利好政策提振,物業股也迎來了新一輪“暖春”。
【資料圖】
市場信心修復之際,越來越多物企渴望資本的加持。1月17日,潤華生活服務成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搶跑2023年物管第一股的爭先賽。
另一邊,深業物業也躍躍欲試。
2月24日晚間,深業物業運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數據顯示,2022年前9個月,深業物業實現收入16.51億元,同比增長5.6%,實現溢利9020萬元,同比增長44.8%。
規模方面,報告期末,該公司簽約建筑面積約為6180萬平方米,在管建筑面積約為5920萬平方米。
相較于深業物業的“加速度”,在二度遞表失效之后,龍湖智創生活稍顯沉寂,即便在當前物業股估值觸底反彈之際,其始終未傳出重新沖擊港交所的聲音。
狂飆的深業物業與停下來的龍湖智創生活,在物管企業對待上市的一進一退當中,市場看到了國資物企在轉身和賽跑,而民營物企依舊在靜待……
深業物業赴港
1月初,證監會完成接受了深業物業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的材料。2月24日晚間,短短一個多月,深業物業便光速遞交了招股書。
據了解,深業物業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彼時該公司的主要運營子公司鵬基物管服務、萬廈居業接連成立,分別負責工業區管理服務、房屋裝修等工作。
直至1992年7月17日,深業物業才正式成立,并開始承接深業集團的住宅物業管理工作。
而深業物業的上市之旅,要從2021年開始聊起。
該年9月,為了擴充規模提振上市估值,深業物業通過股權收購和增資,將六家公司的股權收入囊中。
招股書提到,彼時,該公司成功拿下泰然集團旗下深業智慧園區的100%股權和深圳天安智慧園區運營有限公司的50%股權;同時還買下了深圳置地旗下的深業商管100%股權和置地物管100%股權,以及泰富物流旗下的泰富商管100股權、農科集團旗下的農科物管100股權。
上市前夕的并購重組,能夠促進上市公司完善治理架構,提高資源整合能力和市場運作效率,但更加立竿見影的作用,或許是對業績和規模的貢獻。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收購完成后,該公司規模進一步得到擴充,截至2022年9月30日,深業物業總簽約建筑面積約為6180萬平方米,在管項目總數為462個,總在管建筑面積約為5920萬平方米,覆蓋中國46個城市和14個省份。
其中占比較大的業務是城市及產業園服務,該公司主要為當地政府、公共機構、產業園區企業和物業開發商等提供市政基礎設施服務、公共設施管理服務以及產業園服務。
截至報告期末,深業物業合共管理247個城市及產業園項目,在管建面達2860萬平方米,占比為48.4%。
其次,該公司還管理了158個住宅物業項目,在管建筑積2660萬平方米,占比為45.0%;商業物業占比最少,僅為6.6%,管理的項目僅57個,在管建面為390萬平方米。
受益于規模的增長,該公司業績亦迎來新的漲幅。去年9月末,深業物業實現收入16.51億元,同比增長5.6%;實現溢利9020萬元,同比增長44.8%;同期該公司的凈利潤率為5.5%。
與大多數企業不同的是,深業物業并不依賴于母公司,其總收入57.8%來源于獨立第三方,剩余42.2%來源于深業集團及其子公司、聯合營企業。
獨立第三方占比較高說明深業物業整體的外拓能力較佳,這也有利于企業分散風險、提高上市估值水平。
不過,深業物業的整體毛利率處于較低水平。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該公司整體毛利率分別為15.2%、13.0%。2022年前九月,該公司毛利率僅為14.7%。
而此前,海通證券發布研報表示,2022年上半年重點跟蹤的24家上市物業企業毛利率平均值為26.9%,中值為26.8%。
相比之下,深業物業不到15%的毛利率似乎有點不盡人意。
毛利率貼地,主要受城市及產業園服務和住宅物業管理服務的拖累。于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該公司實現城市及產業園服務毛利率分別為7.3%、8.4%及8.1%,2022年同期上漲了3.7個百分點至11.8%。
與前者的緩步提高不同,住宅物業管理服務的毛利率則呈現逐年遞減的情況,同期,這一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5.6%、11.5%、12.5%及10.6%。
即便是商業運營服務的毛利率高達24.9%,依舊難以挽救其毛利低洼的境地。
停下來的龍湖與民營物企
相較于深業物業的積極遞表,龍湖智創生活選擇“靜候”。
據了解,龍湖智創生活曾于2022年1月和7月兩度向港交所遞表,但最終均因招股書到期自動失效。彼時,有坊間消息稱,龍湖智創生活已在2022年內兩度通過聆訊,遲遲不上市,只是在等待合適的時機。
此前,龍湖集團CFO趙軼就曾在2022年中期業績會上提到,“目前市場情緒不佳,我們會關注市場,不著急。龍湖智創生活當下把發展的重點轉為內生,關注內生的轉化率,接管的效率,以及內生的毛利率提升,包括減少對一些低質量收并購的依賴。”
無獨有偶,今年年初,已經通過聆訊的眾安智慧生活也突然宣布推遲上市進程,并將公開發售及優先發售的申請股款悉數退回。
實際上,無論是龍湖智創生活,還是眾安智慧生活,上市不急于一時,主要因物管行業估值整體處于低位。
此前,申港證券發布報告稱,2020-2021年(HS)物業服務及管理板塊市盈率(TTM)均值分別為44.71、39.9,而2022年受房地產行業下行影響,市盈率均值迅速回落至14.22。
以碧桂園服務為例,2020年末、2021年末及2022年末,該公司的市盈率分別錄得48.04、31.83和12.11,呈現一路向下的態勢。
而與龍湖智創生活同期遞交招股書的萬物云,同樣難逃市場迷霧,上市首日,該公司以每股46.00港元價格收盤,較發行價跌6.79%。
這是龍湖智創生活和眾安智慧生活所擔憂的,同樣也是深業物業即將面臨的。
不過,去年年末受到房地產政策利好影響,11月以來物業股估值出現修復,已逃離歷史低位水平。
也就是說,正在沖擊港交所的深業物業,其處境或許較過往有所緩和,但依舊困難重重。
與此同時,有分析認為,作為開年第一家遞表的物管企業,深業物業或將成為行業風向標,接下來,國央企或將成為成為下階段物企上市的主力。
這一說法并非空穴來風,結合2021年房地產行業信用風險頻發與多家房企爆雷的情況來看,如今,資本市場顯然更加青睞信用更強、穩定性更高的國央企。
申港證券在研報中亦表示,行業下行之下,國央企韌性凸顯。
首先,從估值來看,2018年全年民營物企估值普遍高于國資物企,而后至2021年9月估值走勢基本相同,但自此以后,民營物企與國資物企股指分化明顯,國資物企整體表現趨于平穩。
其次,從業績角度來看,2022年多數物企呈現下跌狀態,而全年業績上漲的個股均為國資物企,民營物企跌幅更深。
在市場擔憂情緒并未消散的當下,估值穩定、業績正增長的國資物企顯然更受青睞。
而從去年開始,國資物管也成為了物管行業上市的主力軍。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成功上市的物管企業僅有7家,包含金茂服務、力高健康生活、東原仁知服務、魯商生活服務、蘇新服務、中天服務和萬物云,其中擁有國資背景的占七成。
顯然,國資物企有望成為下一階段沖擊資本市場的重要成員,而深業物業無疑是這支龐大隊伍的前鋒,率先向港交所發起了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