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房地產市場熬過了2021年的“至暗時刻”,2022年也稱得上“刻骨銘心”。
開年以來,國家各部委罕見地齊齊站出來表態,定調房地產發展方向,幾乎每天都有城市加入到調控隊列中,樓示反轉不再是信號那么簡單。
【樓市破局,聚焦新機】——樓市進入密集優化期,因城施策導向下,昆明房地產新機顯現,如何突破迷霧,破局重生?本篇為商務商業篇。
4月16日,昆明市政府辦公室發布了《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工作的意見》(以下稱《意見》),出臺8條25項措施,對房地產開發環節和需求環節都給與了支持,意在促進昆明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意見涉及商業物業去化、商務用地供應、開發商資金緩解、回遷安置、公積金貸款條件等。除4月18日迅速落地執行的公積金新政(戳《【收藏】昆明公積金問題最全答疑!》查看公積金最新政策及相關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放在意見首位的“加快商業商務用房去化,合理使用商業商務用地”也是意味深長的“一筆”。
可以看到,針對商業商務用房去化,意見主要針對用地供應、商住比例、用地調整等方面提出政策支持,具體作用可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調節供地節奏,放緩商業商務用房供應,當前主要任務是去庫存。
二、按片區配比商業商務用地,可以大大減輕房企拿地壓力,利于提高拿地預期和積極性。
三、即便已出讓的土地,開發商也可以申請調整商業開發比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緩手握大量商業用地開發商的開發壓力,同時減少供應。
四、通過調整用地性質縮小商業商務市場供應規模,同時為促進新型產業、保障住房、樓宇經濟、非科學類培訓等業態發展。
總體來看,《意見》的主要作用不僅在于刺激消費,更側重于優化市場結構,消化商業庫存,提高樓市活力和房企拿地意愿,從源頭打破樓市“一潭死水”的僵局。
此外,在《昆明十四五房地產業發展規劃(公眾征集意見稿)》中,提到土地供應充足均衡的發展目標:“十四五”時期全市供地約6.0-6.7萬畝,其中非住宅類用地約1.2-1.3萬畝,占比約20%。還明確“十四五”期間房地產市場的十大任務之一,就是要多渠道推進商辦用房去庫存。
無論是《意見》還是《規劃》,都是存量增量、銷售轉改功能一起考慮,從土地供應、再利用、運營等多方面,推動昆明商辦用房去化。
那么,昆明商業商務去化到底有多難呢?
一般來說,商業商務用房大致包含辦公物業、酒店物業、娛樂休閑物業以及商貿物業幾類。
中指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昆明商業商務用房市場存量多達1165萬平方米,去化周期超90個月,庫存高企,去化壓力大。
其中,商業市場去化情況尤其“堪憂”。據銳理數據2021年年報,截至2021年底,昆明商業市場去化周期達177個月,月均去化僅3.92萬㎡。
從市場供求來看,去年商業供需雙降,成交價格自2019年以來也一路走低,底商是市場主力。
而據贏商網統計,截至2021年底,昆明全市開業購物中心體量存量達595.45萬㎡,數量共計56個,為近四年最低。雖然增量逐年遞減,但市場存量已趨于飽和。
此外,昆明寫字樓也呈現總量大、數量多、空置率高的特點。2021年去化周期高達179個月(約15年)。而目前市場仍有眾多辦公樓宇項目等待入市,如巫家壩總部項目群、春之眼等大體量辦公寫字樓物業,未來將持續放量。
而更受市場關注的公寓,也是昆明市場橫亙的一座大山。自2018年昆明公寓集中供貨以來,市場公寓井噴,庫存持續高企,截至2021年底,公寓去化周期達48個月。
自2020年開始,昆明公寓就逐漸進入降價大甩賣的以價換量模式,至今愈演愈烈,降價范圍不斷擴大,持續有公寓樓盤加入到促銷行列,價格底線不斷拉低。
除了呈貢持續依舊的單價3000+、總價十幾萬起,不久前巫家壩公寓也再度降價,有樓盤推出“5字頭”特價公寓,首付僅約9萬起,引起了一波市場熱議,也確實吸引了不少購房者買入。
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商業商務市場去化更加艱難,空置率持續提高,僅靠傳統的降價促銷已起不到多大作用,上文提到的去化措施相對來說針對面更廣、還能一舉多得,可以說是不錯的方案,但最終實施結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立場和觀點。本文著作權歸搜狐焦點昆明所有。未經允許,嚴禁轉載;經允許轉載或使用本文時,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