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由預制混凝土構件通過各種可靠的連接方式裝配而成的混凝土結構。關鍵是可靠的連接方式!
1、預制構件的結合面處理
裝配整體式結構中預制構件與后澆混凝土結合的界面稱為結合面,具體可為粗糙面或設置鍵槽兩種形式;有需要時,還需要在粗糙面、鍵槽上配置抗剪或抗拉鋼筋等以確保結構連接構造的整體性設計要求。
規程JGJ 1第6.5.5條:預制構件與后澆混凝土、灌漿料、坐漿材料的結合面應設置粗糙面、鍵槽。粗糙面的面積不宜小于結合面的80%,預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應小于4 mm,預制梁端、預制柱端、預制墻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應小于6mm 。
2、預制構件吊運
規范GB50666給出了預埋吊件的施工安全系數要求。專用預埋吊件構造比較復雜,實際承載力計算缺少相關公式可依據,需要通過試驗加以確定。但是,目前我國缺乏專用預埋吊件性能檢驗的試驗標準。因此,應用專用預埋吊件時,應嚴格遵守產品應用技術手冊的要求。
3、臨時固定措施
臨時固定措施的安裝質量應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按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的有關規定進行施工驗算,“臨時固定措施”作用同模板支架,但考慮其重要性,本條定為主控項目。
預制構件安裝就位后應及時采取臨時固定措施,并可通過臨時支撐對構件的水平位置和垂直度進行微調
預制構件安裝過程中應根據水準點和軸線校正位置,安裝就位后應及時采取臨時固定措施。預制構件與吊具的分離應在校準定位及臨時固定措施安裝完成后進行。臨時固定措施的拆除應在裝配式結構能達到后續施工承載要求后進行。
采用臨時支撐時,應符合下列規定:每個預制構件的臨時支撐不宜少于2道; 對預制柱、墻板的上部斜撐,其支撐點距離底部的距離不宜小于高度的2/3,且不應小于高度的1/2; 構件安裝就位后,可通過臨時支撐對構件的位置和垂直度進行微調。
4、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技術
【GB 50204/9.3.2】鋼筋采用套筒灌漿連接或漿錨搭接連接時,灌漿應飽滿、密實。
【GB 50204/9.3.3】鋼筋采用套筒灌漿連接或漿錨搭接連接時,其連接接頭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接頭性能要求
【JGJ 355/3.2.2強條】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接頭的抗拉強度不應小于連接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且破壞時應斷于接頭外鋼筋.
考慮同截面100%連接,且在框架柱中多位于箍筋加密區部位。考慮到鋼筋可靠連接的重要性,為防止混凝土構件發生不利破壞(防止可預見破壞模式)。
接頭產品開發時應考慮鋼筋抗拉強度實測值為標準值1.15倍時不發生斷于接頭或連接鋼筋與灌漿套筒拉脫
施工要求
【JGJ 355/6.1.1】套筒灌漿連接應采用由接頭型式檢驗確定的相匹配的灌漿套筒、灌漿料。套筒灌漿連接施工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灌漿施工的操作人員應經專業培訓合格后上崗。
對于首次施工,宜選擇有代表性的單元或部位進行試制作、試安裝、試灌漿。施工現場灌漿料宜存儲在室內,并應采取防雨、防潮、防曬措施。
驗收要求——工藝檢驗
【JGJ 355/7.0.5】灌漿施工前,應對不同鋼筋生產企業的進場鋼筋進行接頭工藝檢驗;施工過程中,當更換鋼筋生產企業、或同生產企業生產的鋼筋外形尺寸與已完成工藝檢驗的鋼筋有較大差異時,應再次進行工藝檢驗。
灌漿套筒埋入預制構件時,工藝檢驗應在預制構件生產前進行;當現場灌漿施工單位與工藝檢驗時的灌漿單位不同,灌漿前應再次進行工藝檢驗;工藝檢驗應模擬施工條件制作接頭試件,并應按接頭提供單位提供的施工操作要求進行;每種規格鋼筋應制作3個對中套筒灌漿連接接頭,并應檢查灌漿質量
5、后澆區鋼筋安裝
6、裝配式結構施工質量驗收
裝配式結構作為一個分項進行驗收,驗收包括預制構件進場、預制構件安裝以及裝配式結構特有的鋼筋連接和構件連接等內容。
裝配式結構現場施工中的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等內容,應分別納入鋼筋、混凝土、預應力等分項工程進行驗收,對于以預制構件裝配為主的單層工業廠房,其混凝土子分部工程僅由一個裝配式分項工程組成。
裝配施工的外觀質量缺陷與尺寸偏差
主控項目
裝配式結構施工后,其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且不應有影響結構性能和安裝、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一般項目
裝配式結構施工后,其外觀質量不應有一般缺陷;裝配式結構施工后,預制構件位置、尺寸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表9.3.10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