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過的朋友一定見過工人師傅們在貼瓷磚前給瓷磚泡泡水,可能大家會好奇,瓷磚為什么要提前泡泡水呢?接下來,九正家居網就給大家講講關于瓷磚浸泡要點及哪些瓷磚需要泡水的相關知識。
瓷磚浸泡要點
鋪貼前瓷磚沒浸水或浸泡不夠,磚體濕度不夠、水分不飽和的話,鋪貼后會過早吸收水泥砂漿中的水分,被吸水后的水泥砂漿粘結強度下降,導致瓷磚出現空鼓。一般情況下,瓷磚(特別是釉面磚)在鋪帖前應用水浸泡2小時以上,讓瓷磚充分吸水。有一定吸水率的瓷磚在鋪貼前若不浸水,鋪貼后在水泥砂漿凝結、強度上升的過程中,瓷磚會吸收其水分,磚面因水泥砂漿的拉力發生開裂。泡水不足引起的瓷磚開裂一般在鋪貼完成后不久便會出現。如果水泥砂漿攪拌時不慎加入不潔水或者有臟物,吸水不足的瓷磚吸入砂漿不潔的水分或臟物后,不潔水分殘留在瓷磚內部,容易出現異味問題。
另外,如果瓷磚沒有泡水已經出現了空鼓狀況,地面內部積水的話會滋生細菌,后續也容易出現異味問題。如果墻磚出現空鼓后沒被發現或者及時處理,空鼓范圍逐漸擴大,最后會導致脫落。
為了防止瓷磚鋪貼后出現這些問題,正確的泡水處理很重要。泡瓷磚的盆子大小和高度要足夠,保證盆中的水高過對方瓷磚的高度。放進水盆的瓷磚,注意要釉面向上、陶面朝下。如果釉面朝下,瓷磚角容易因磕碰導致掉瓷。泡水完畢從盆里撈出瓷磚時,同樣宜釉面朝上。因為如果釉面的尖角著地容易磕掉瓷。最好先在地面墊上包裝紙箱,將瓷磚背靠墻面放置。如果條件允許瓷磚最好立著泡。不同瓷磚的吸水率不一樣,因此泡水時間也有所區別,吸水率越高,泡水時間也相應越長。檢查瓷磚是否“喝飽水”,可以看瓷磚是否還會冒泡。另外季節也有影響。雨季因天氣濕潤,時間可以稍短些;而夏天由于材料相較更干燥,另外水分也容易蒸發,所以要延長泡水時間。
瓷磚“喝飽水”后,取出晾干,待瓷磚表面無水印時就可以鋪貼。因為某些原因導致瓷磚泡水后不能即時貼上,需要放置多幾天的,由于晾干時間太長磚體水分有揮發,所以鋪貼前需重泡一下。如果放置時間過久,會導致色差問題甚至鋪貼后開裂,所以泡水后的瓷磚最好及時鋪上。
鋪磚一般會有損耗,所以買磚時盡量多買幾塊。但是注意不能一下子把全部瓷磚都泡了,因為泡了水的瓷磚無法二次銷售,一般商家不接受退貨。
同樣,瓷磚泡水后無法二次銷售,所以如果泡水后才發現質量問題,售后處理會很麻煩。所以一定要在泡水前就要做好驗收工作。當然,也不是所有瓷磚都要泡水。按照吸水率來分的話,瓷磚大致可分為瓷質磚和陶質磚。其中,瓷質磚吸水率在0.5%以下,因此,鋪貼前不需要泡水;陶質磚吸水率在20%以下,鋪貼前則必須泡水。
哪些瓷磚需要泡水
按照吸水率來分的話,瓷磚大致可分為瓷質磚和陶質磚。其中,瓷質磚吸水率在0.5%以下,因此,鋪貼前不需要泡水;陶質磚吸水率在20%以下,鋪貼前則必須泡水。
吸水率指標是指陶瓷產品對水有一定的吸附滲透能力,吸水率越低的產品越好。瓷磚吸進水后會產生一定的膨脹,劣質瓷磚吸水率高,瓷磚表面因膨脹而龜裂,水中的臟物極易被吸入,長時間使用,很容易產生異味。所以,選擇瓷磚時首先要留意其吸水率指標。
關鍵詞: 瓷磚